DEX&CEX
DEX & CEX
CEX vs DEX 核心知识点总结
1. CEX(中心化交易所)
- 托管模式:用户资产由交易所控制,存在平台跑路风险。
- 透明度低:交易记录不公开,依赖交易所的内部账本。
- 流动性来源:主要依赖专业做市商提供深度。
- KYC要求:必须完成身份认证才能交易(合规要求)。
- 典型代表:Binance、Coinbase、Kraken。
2. DEX(去中心化交易所)
- 非托管模式:用户自持私钥,资产存于个人钱包(如MetaMask)。
- 链上透明:所有交易记录公开可查(如Etherscan)。
- 流动性来源:
- AMM 模式(如Uniswap):依赖流动性池(LP提供)。
- 订单簿模式(如dYdX):可能结合做市商。
- 无需许可:无需KYC,支持匿名交易。
- 典型代表:Uniswap、SushiSwap、dYdX。
Token的作用?
- 作为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流通
- 代表项目权益或使用权
- 提供激励机制(如质押、治理)
- 增强生态内流动性
- 早期融资:帮助项目方(尤其是小团队)筹集启动资金(如通过IDO/IEO)。
- 社区治理:代币持有者可参与DAO投票,影响项目决策(如Uniswap的UNI)。
- 生态功能:
- 支付Gas费(如ETH、BNB)。
- 质押赚取收益(如DeFi挖矿)。
- 早期参与机会:允许散户在项目早期投资,分享成长红利。
why we need Token?
早期投资机会: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早期参与项目的途径。
项目筹资:帮助小型项目或内容创作者在初期阶段募集资金。
社区治理:通过代币持有者投票实现去中心化决策。
功能代表:代币可充当特定用途(如支付链上Gas费)。
如何使同质化代币(Fungible Tokens)被广泛接受并易于交换?
- 中心化交易所(CEX):如Binance、Coinbase,提供高流动性但需信任第三方。
- 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:如Uniswap,通过AMM机制实现无需许可的交易。
- 场外交易(OTC):大额直接交易,避免市场滑点。
交易所的作用
为代币提供更高的流动性,促进交易效率。
四种交易机制
四种交易机制对比
机制类型 | 核心原理 | 代表项目 | 优缺点分析 |
---|---|---|---|
CLOB | - 中央限价订单簿模式 - 买卖双方挂限价单 - 交易所进行订单匹配 |
Binance, Coinbase | ✅ 价格发现高效 ❌ 需要足够流动性 ❌ 中心化风险 |
AMM | - 算法自动做市(如x*y=k) - 流动性池定价 - 用户与合约交互 |
Uniswap, PancakeSwap | ✅ 无需订单簿 ✅ 7x24自动运行 ❌ 大额交易滑点高 |
RFQ | - 询价交易模式 - 交易者请求报价 - 做市商提供报价 |
0x协议, 1inch | ✅ 适合大额交易 ✅ 价格优化 ❌ 依赖做市商网络 |
Oracle-based | - 依赖预言机喂价 - 链外价格输入链内 - 用于衍生品/借贷清算 |
GMX, Synthetix | ✅ 价格准确 ❌ 预言机风险 ❌ 中心化依赖 |
关键区别
定价方式
- CLOB/AMM:内生价格(订单簿/公式计算)
- RFQ/Oracle:外生价格(做市商/预言机)
Uniswap定位
- 纯AMM机制,核心依赖流动性池
- 仅辅助使用预言机(如TWAP价格预言机)
适用场景
- 现货交易:AMM > CLOB
- 大额交易:RFQ > AMM
- 衍生品交易:Oracle > AMM
Fungible Token Market Place(同质化代币市场)的分类和示例
CEX(中心化交易所)
- 由中心化机构运营,用户托管资产,依赖订单簿匹配交易。
- 常见示例:Binance、Coinbase、Kraken(图中未列出具体名称)。
DEX(去中心化交易所)
- 通过智能合约实现链上交易,用户自托管资产,分为多种技术类型:
- AMM DEX(自动化做市商)
- 通过流动性池和算法定价(如 x⋅y=kx⋅y=k)。
- 示例:Uniswap v1/v2/v3、Curve(专注稳定币)、Balancer(自定义资金池)。
- Orderbook DEX(订单簿模式)
- 类似传统交易所的买卖挂单模式,但链上执行(如Serum)。
- 其他创新类型:
- GLOB(全局订单簿): dYdX(衍生品交易)。
- vAMM(虚拟AMM): Perpetual Protocol(永续合约,无需真实流动性)。
- Oracle-based(预言机驱动): GAIX(依赖外部预言机报价)。
- RFO(请求报价): Hashflow、Paradigm(做市商按需报价)。
- AMM DEX(自动化做市商)
- 通过智能合约实现链上交易,用户自托管资产,分为多种技术类型:
OTC(场外交易)
- 点对点大宗交易,通常通过协商定价,避免滑点。
- 常见场景:机构间直接交易或通过OTC平台(如Circle Trade、Genesis)。
分类 特点 优缺点 CEX 中心化运营,订单簿匹配,用户资产托管。 ✅ 效率高、流动性好;❌ 需信任机构,存在监管风险。 DEX 去中心化,智能合约交易,用户自托管资产。 ✅ 去信任化、抗审查;❌ 技术限制(滑点、延迟、高Gas费)。 OTC 点对点协商定价,场外大宗交易。需通过可信中介或平台完成交易 ✅ 无滑点、适合大额;❌ 流动性依赖对手方,透明度低。
DEX交易所特点(对比CEX)
Non-custodial(非托管)
- 用户自主掌控资产,无需依赖第三方托管。
**Open (global access)**(开放,全球可访问)
- 无许可限制,任何人可参与,不受地域或身份约束。
Transparent(透明)
- 所有交易和规则通过区块链公开可查,代码开源。
- 从这条也可以得出dex的效率更高:
- 可以在其他链上互搭,做延展工作
- 社区治理更便利
Composable(可组合性)
- 协议间可相互调用和集成(如“货币乐高”),提升创新效率。
Decentralized(去中心化)
- 无单一控制节点,由分布式网络或社区治理。
区别(DEX vs. CEX)
对比维度 | CEX(中心化交易所) | DEX(去中心化交易所) |
---|---|---|
托管方式 | ✅ 托管(用户资产由平台控制) | ❌ 非托管(用户自持私钥) |
流动性提供方 | 做市商(market maker) | 散户(通过流动性池参与)(Retail) |
准入权限 | 需KYC(身份验证) | 无许可(匿名访问) |
透明度 | 不透明(黑箱操作,数据不公开) | 透明(链上数据可查) |
可组合性 | ❌ 无法与其他协议交互 | ✅ 可组合(如“DeFi乐高”) |
信用风险 | 存在(依赖平台信誉) | 无(依赖智能合约代码) |
信任基础 | 机构或个人(需信任第三方) | 代码(去中心化执行) |
第一个DEX:Uniswap
- AMM机制(Automated Market Maker):通过流动性池自动定价,取代传统订单簿(CLOB)
- 无偿损失(Impermanent Loss):流动性提供者因价格波动产生的潜在损失,Uniswap通过交易费补贴
- 滑点问题:大额交易可能导致执行价格偏离预期
【1】
举例:
动化做市商 (x*y = C)
案例研究:什么是无常损失?
代币对:苹果/橙子
当 T = T0 时,苹果-橙子余额为 x0=50,y0=50,价格比例为 1:1
当 T = T1 时,1 苹果 = 10 橙子
问题:现在的苹果-橙子余额 x1, y1 是多少?
解决方案:
C = 50x50 = 2500
新余额 x1xy1 = C = 2500,且 y1=10*x1
因此,x1 ≈ 16,y1 ≈ 160
当价格为 1:1 时,流动性提供者(LP)有 55 苹果,现在在 T1 时,流动性提供者只有 32 苹果
Who take away这些无偿损失:
在自动化做市商(AMM)模型中,无常损失(Impermanent Loss)并不是被某个特定的人或实体“拿走”的,而是流动性提供者(LP)因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的机会成本。具体来说:
- 无常损失的本质:
- 当代币价格比率发生变化时,AMM 会自动调整资金池中的代币数量(遵循 x⋅y=Cx⋅y=C 的公式),导致LP持有的代币组合价值低于单纯持有原始数量时的价值。
- 这种“损失”是相对于“未提供流动性,而是单纯持有代币”的情况而言的。
- 谁“受益”了?
- 套利者(Arbitrageurs):当市场价格变化时,套利者会通过AMM池的低买高卖获利,导致池内代币比例调整,而LP的代币数量随之变化。
- 其他市场参与者:LP实际上是为交易者提供流动性服务,无常损失可以视为LP为赚取交易手续费而承担的风险成本。
- 为什么叫“无常”?
- 如果价格比率恢复到初始状态(如案例中从1:10回到1:1),这种损失会消失。但若价格未回归,损失则成为永久性的。
- 关键点:
- 无常损失并非被恶意窃取,而是AMM机制和市场价格波动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- LP通过交易手续费补偿这部分损失,但若手续费收入不足以覆盖无常损失,则可能净亏损。
简单总结:无常损失是LP因提供流动性而承担的市场风险,其“受益者”是套利者和交易者,但这是去中心化交易所正常运行的必要机制。
无偿损失——uniswap用交易费补贴
Uniswap核心特点
- 交易量越高,流动性提供者收益越大 (交易量越高,越赚)
- Concentrated Liquidity(集中流动性):Uniswap v3允许流动性集中在特定价格区间,提升资本效率
优点(Pros)
- 数学设计优雅:基于简单的数学公式(如 x⋅y=Cx⋅y=C),机制透明且可预测。
- 无需信任的交易:用户无需依赖中介,可直接通过智能合约交易。
- 散户可参与流动性提供:降低了做市门槛,普通用户也能成为流动性提供者(LP)。
- 无需许可上架长尾资产:任何项目方均可自由上线代币,无需传统审核流程。
缺点(Cons)
- 滑点高:大额交易会因流动性不足导致价格大幅偏离预期。
- 无常损失严重:价格波动时,LP可能面临显著的资产价值损失。
- MEV抢跑:矿工或机器人通过提前交易(Front Running)获利,损害普通用户利益。
关键概念
- MEV(Maximal Extractable Value):矿工或验证者通过交易排序获取的额外收益
- DeFi衍生品:如期货、期权等,dYdX协议是典型代表(但仍存在滑点问题)
- Basket:一篮子资产组合,可能包含波动性不同的代币
- 稳定币:价格锚定法币(如USDT、DAI)的加密货币,用于降低波动风险
- Depaid:
- 量化:
一些DEX的衍生品
DeFi永续合约现状
市场潜力分析
- CeFi永续合约规模:2021年交易量达$57万亿
- DeFi永续合约现状:仅占3%($1.7万亿),远低于现货交易占比(10%)
- 增长空间:若达到现货比例,DeFi永续合约有7%的潜在增长空间(约$4万亿)
核心挑战
- 流动性要求:需深度流动性支持
- 价格准确性:长尾资产易被操纵
- 技术需求:快速最终性与结算效率
dYdX协议(CLOB模式)
定位: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标杆
技术架构
- 底层技术:基于StarkWare扩容方案
- 混合架构:
✅ 链下订单匹配
✅ 链上结算
核心优势
- 流动性来源:机构做市商参与
- 资产安全:用户钱包自托管
- 体验优化:提供CEX级交易体验
但还存在“uniswap滑点”问题
** GMX - Oracle-based Orderbook(基于预言机的订单簿)**
- 底层链:基于 Arbitrum(以太坊 Layer 2 扩容方案)。
- 订单匹配与结算:
- 链上订单匹配:通过智能合约完成订单撮合。
- 链上结算:所有交易最终在链上结算,保证透明性。
- 核心机制:
- Oracle-based(基于预言机):价格依赖外部预言机(如 Chainlink)提供实时市场数据,而非依赖链上流动性池。
- Basket of tokens(一篮子代币流动性):
- 含义:GMX 的流动性池由一篮子主流资产(如 ETH、BTC、稳定币)组成,用户交易时共享这些资产的综合流动性。
- 波动风险:篮子中代币的价格波动会影响整体流动性价值,例如 ETH 暴跌可能导致池内资产缩水。
- 用户控制权:用户始终掌握钱包资产所有权(非托管)。
Perp - vAMM Order Book(虚拟自动化做市商订单簿)
底层链:基于 Optimism(以太坊 Layer 2 扩容方案)。
订单匹配与结算:
- 链上订单匹配与结算:与 GMX 类似,完全在链上执行。
核心机制:
- vAMM(虚拟自动化做市商):
- 采用类似 Uniswap v3 的集中流动性模型,但资金池是“虚拟的”(无需实际存入代币)。
- 交易价格由 vAMM 的数学公式计算,流动性提供者(LPs)通过提供资金赚取费用。
- Uniswap v3 流动性:可能与 Uniswap v3 的流动性池联动,增强深度。
- vAMM(虚拟自动化做市商):
用户控制权:同样是非托管模式,用户自有钱包资产。
核心概念解释
- Basket(一篮子代币):
GMX 将多种资产聚合为一个共享流动性池,优点是提高资金利用率,但代币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池内资产总值。 - vAMM(虚拟 AMM):
Perp 通过虚拟池模拟传统 AMM 的流动性,实际结算时依赖抵押资产,减少无常损失风险。
适用场景
- GMX:适合希望交易主流资产、依赖预言机公正价格的用户,但需承担篮子资产波动风险。
- Perp:适合偏好 Uniswap v3 式流动性模型、追求更低滑点的衍生品交易者。
- Basket(一篮子代币):
补充
“集中流动性(Concentrated Liquidity)” 在 Curve 和 Uniswap v3 中的实现方式与传统 AMM(如 Uniswap v2)的关键区别:
传统 AMM(如 Uniswap v2)的流动性分布
- 流动性均匀分布在 整个价格范围(0 → ∞),即无论价格如何变动,LP 提供的资金都会被动用于所有可能的交易对价格。
- 这导致 资本效率低下,因为大部分流动性很少被用到(例如稳定币交易对通常只在 1:1 附近波动)。
集中流动性(Concentrated Liquidity)的改进
(Uniswap v3 和 Curve 的不同实现)
- Uniswap v3 的方式:
- LP 可以 自定义流动性提供的价格区间(例如 ETH/USDC 只在 1800−1800−2200 之间提供流动性)。
- 优点:资本效率大幅提高,同样的资金在特定区间能提供更深度的流动性,减少滑点。
- 缺点:LP 需要主动管理价格区间,若价格超出范围则停止赚取手续费,并可能面临更高的无常损失。
- Curve 的方式(如 Curve v2):
- 针对 稳定币或锚定资产 优化,流动性自动 集中在市场最可能交易的窄幅价格区间(如 0.99-1.01)。
- 采用 动态调整算法,当价格偏离时,流动性池会自动重新平衡,减少无常损失。
- 优点:在稳定币交易对中滑点极低,适合高频交易。
核心区别总结
特性 | Uniswap v3 | Curve (v2) |
---|---|---|
目标资产 | 波动性资产(如 ETH) | 稳定币/锚定资产 |
流动性分布 | 自定义区间(手动) | 动态窄幅区间(自动) |
资本效率 | 高(需主动管理) | 极高(自动优化) |
无常损失 | 较高(价格超出区间) | 较低(动态再平衡) |
简单来说:
- Uniswap v3 让 LP 自己选择流动性集中的价格段,适合波动大的资产。
- Curve 自动把流动性集中在最可能交易的窄范围,特别适合稳定币。
- 两者都比传统 AMM(全范围流动性)更高效,但管理方式和适用场景不同。
关于 集中流动性做市(Concentrated Liquidity Market Making, CLMM) 的核心优势和应用场景
为什么需要集中流动性做市(CLMM)?
降低无常损失(Reduce Impermanent Loss)
- 传统AMM(如Uniswap v2)的流动性分布在全价格范围(0→∞),导致价格波动时LP损失较大。
- CLMM允许流动性集中在高频交易区间,减少因价格偏离带来的无常损失。
降低交易滑点(Reduce Trading Slippage)
- 流动性集中在特定价格区间(如Uniswap v3的自定义范围或Curve的稳定币窄幅区间),使得相同资本能提供更深度的流动性,大幅降低大额交易的滑点。
稳定币兑换的优化(Why Stablecoin Swap?)
- 稳定币交易对(如USDC/USDT)通常围绕1:1价格波动,CLMM可针对性提供超低滑点兑换,催生了“Curve Wars”(协议争抢Curve流动性以提高自身代币收益)。
UST脱钩事件的影响(What Happened After UST Depeg?)
- 2022年UST崩盘导致Curve的UST/3Pool流动性池严重失衡,引发连锁清算,暴露了CLMM在极端行情下的风险。
- 此后,Curve和AAVE等协议纷纷推出新的稳定币解决方案(如Curve v2的动态费率调整、AAVE的GHO稳定币),以增强系统稳定性。
Curve vs. Uniswap v3 的CLMM设计差异
目标 | Uniswap v3 | Curve |
---|---|---|
适用资产 | 波动性资产(ETH/BTC等) | 稳定币/锚定资产(USDC/USDT) |
流动性分配 | LP手动设置价格区间 | 自动集中在1:1附近窄幅区间 |
无常损失 | 较高(若价格超出区间) | 极低(动态再平衡) |
典型案例 | ETH/USDC交易对 | Curve 3Pool(DAI/USDC/USDT) |
核心结论
- CLMM通过集中流动性提升资本效率,但需权衡管理复杂度(如Uniswap v3)或依赖算法稳定性(如Curve)。
- 稳定币赛道是CLMM的主战场(Curve Wars),但极端风险(如UST脱钩)仍需风控机制。
- 未来CLMM可能进一步分化:Uniswap v3适合波动资产,Curve主导稳定币,而AAVE等协议尝试创新解决方案。
(注:图中提到的“Curve, AAVE both announced stablecoin solution”指两大协议在UST事件后推出的稳定币相关优化,如Curve v2的紧急费率调整、AAVE的GHO稳定币等。)
一、为什么提供流动性(LP)?
1. 收益(Rewards)
- 交易手续费分成:LP通过用户交易赚取手续费(如Uniswap通常为0.3%)。
- 额外激励:部分协议(如Curve、Sushi)提供代币奖励(流动性挖矿)。
- 资本效率提升:集中流动性(如Uniswap v3)可提高资金利用率,获得更高收益。
2. 风险(Risks)
- 无常损失(Impermanent Loss):价格波动导致LP资产价值低于单纯持有时的损失。
- 智能合约风险:漏洞或黑客攻击可能导致资金损失(如2021年Poly Network事件)。
- 流动性范围失效(CLMM中):若价格超出集中区间(Uniswap v3),LP停止赚取手续费。
- 代币贬值风险:若提供流动性的代币本身价格暴跌(如UST脱钩),损失加剧。
3. 适用场景
- 适合长期看好某代币对的投资者,或通过高频复利(如稳定币池)对冲无常损失。
二、为什么选择Uniswap(DEX)而非CEX?
1. 去中心化优势(DEX Pros)
- 无需信任(Trustless):用户自托管资产,无需依赖中心化机构(避免FTX式暴雷)。
- 无需KYC:匿名交易,保护隐私。
- 抗审查:上架资产无需许可,支持长尾代币(如MEME币、新项目)。
- 创新交易模式:如CLMM、闪电贷等,CEX难以实现。
2. 中心化交易所劣势(CEX Cons)
- 资金风险:用户资产由交易所控制,存在挪用或跑路风险。
- 交易限制:提现冻结、地域合规限制(如Binance退出部分国家)。
- 高滑点:部分小币种流动性不足,大额交易成本高。
3. 例外情况(CEX更优的场景)
- 法币出入金:CEX支持直接法币兑换(如Coinbase)。
- 高频/衍生品交易:CEX提供更低延迟和丰富工具(如期货、杠杆)。
三、什么是Uniswap 滑点问题
Uniswap 滑点问题是指用户在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如 Uniswap 上进行代币交易时,实际成交价格与预期价格之间的偏差。这种偏差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:
- 滑点的本质
定义:滑点是交易执行时的价格与提交交易时的预期价格之间的差异。例如,你希望以 1 ETH = 2000 USDT 的价格卖出 ETH,但实际成交价可能是 1995 USDT。
原因:Uniswap 采用自动做市商(AMM)模型,价格由资金池中的代币比例决定。大额交易会显著改变池中代币比例,导致价格波动。
- 主要影响因素
- 交易规模:交易量占资金池比例越大,滑点越高。例如,在小资金池中卖出大量代币会大幅压低价格。
- 市场流动性:流动性低的代币对(如新币或小众币种)滑点更高,因为资金池深度不足。
- 网络拥堵:交易延迟时(如以太坊网络拥堵),市场价格可能在此期间变动,加剧滑点。
用户如何应对滑点
- 设置滑点容忍度:在交易时自定义滑点限制(如 0.5%)。若市场价格波动超过该值,交易将失败以避免损失。
- 分拆大额交易:将大单拆分为多个小单,减少对价格的一次性冲击。
- 选择高流动性池:交易主流币对(如 ETH/USDC)时滑点更低。
- 使用限价单或聚合器:通过 Uniswap 的限价单功能或 1inch、Matcha 等聚合器寻找更优路径。
滑点与 MEV 的关系
- 抢跑攻击(Frontrunning):矿工或机器人可能通过提高 Gas 费优先执行交易,利用用户的滑点设置套利。Uniswap v3 引入了“滑点保护”功能来缓解此类问题。
示例
假设一个 ETH/USDC 池中有 100 ETH 和 200,000 USDC(1 ETH = 2000 USDT)。若用户试图卖出 10 ETH:
- 交易后池变为 110 ETH 和 200,000 - (10 ETH * 实际价格) USDC。
- 由于公式
x * y = k
,实际获得的 USDC 可能低于 20,000(如 19,800),产生 1% 的滑点。
四、什么是IPO?
Initial Public Offering (IPO) 是指公司首次向公众发行股票,通常在传统金融市场中用于筹集资金。在加密货币领域,类似的概念可能包括代币首次发行(ICO、IDO等)。